第22章(1 / 2)

&esp;&esp;颜芙会意,知道事情已经办妥,终于放下心来,杏眼弯弯地接过边妈妈递来的被子。

&esp;&esp;不一会,于必回至堂内,他摩挲着下颌上的那两绺白胡,满脸写着莫名两字:“侯夫人,很是奇怪,贵居前后下官各都走了两遍,没有再嗅到麝香的气息。”

&esp;&esp;顿了顿,他又强调道:“但那阵进入世子居所时,下官确实嗅到了麝香之气,绝无二错,胎产之事重大,还望侯夫人、世子夫人小心为上,多多留意,切莫掉以轻心。”

&esp;&esp;颜芙神色感激道:“多谢于太医今日肯来侯府诊治,叮嘱我们都记下,就是日后再有疾病,怕是还要麻烦于太医,还望于太医届时肯抽空过来。”

&esp;&esp;于必躬身辞别:“天色已晚,下官先行告退。”

&esp;&esp;“好,老太医慢行。”吕氏示意张妈妈把包好的谢礼递给小医童,携着颜芙将于必送出疏云居。

&esp;&esp;颜芙望着于必蹒跚远去的背影,眸子中柔和光亮渐渐冷下来。

&esp;&esp;掺了麝香的沐发膏应该再没有机会被送进雨棠院了,她需要另想办法除掉颜鸢肚子里的孩子。

&esp;&esp;…

&esp;&esp;第二日,玉膳楼一个不小的隔间里,各种寓福吉祥的话徜徉在觥筹交错的碰杯声中。

&esp;&esp;“刘兄,陈某在此恭祝贵府麟儿喜过百日,这是一把贴金的黄杨木梳子,是陈某的一点小心意,愿小儿以后能远离灾厄,常伴安宁。”

&esp;&esp;“多谢陈兄。”

&esp;&esp;“刘大人,恭喜恭喜啊,我今日有事,来迟一步还请勿怪,哎呀…这孩子的面相真好,天庭饱满,眉眼英华…不用想,这孩子长大定会德慧双修,能做个跟他爹一样的正直人。”

&esp;&esp;“哈哈哈,多谢李寺丞,李寺丞一路奔波不易,快些入座畅饮。”

&esp;&esp;“好好好。”

&esp;&esp;“…”

&esp;&esp;陆宸在一处灯影疏暗的角落倚靠而坐,单手半擎着摇晃铜杯里的白酒,沉沉地凝望着里面的漩涡,对周围的嘈杂没有半丝兴趣。

&esp;&esp;于必苍浑的嗓音一遍又一遍地响在陆宸的脑海中。

&esp;&esp;“有人要害世子夫人肚中的胎儿…”

&esp;&esp;“就在刚才陆大人引下官进正堂的路上,下官在那里闻到过麝香的气味…”

&esp;&esp;陆宸盯着铜杯里的清酒看,愈看愈觉得那杯底藏着浊色,整杯酒都不再散发着醇香的气味。

&esp;&esp;于必所言应该是真的,陆宸缜密地想。

&esp;&esp;他仍记得自己在刚任大理寺少卿时办过的一起案子。

&esp;&esp;案子的死者是一名怀有胎儿的妇人,只因她的丈夫怀疑她与自己的弟弟有染,肚子里的孩子与他无关,便决定除掉那个孩子,没想到麝香的用量太过,妇人在产子的过程中发生血崩,一尸两命。

&esp;&esp;妇人的小叔一纸诉状将哥哥告到京兆府,京兆尹认为哥哥应判处流刑三千里,遂将案宗移交给大理寺复审,陆宸才接触到这一案情。

&esp;&esp;他带着两位大理寺评事赶至妇人家中,机缘巧合见到了停着堂中的棺棂,里面,已经梳净好的妇人唇色枯白,鬓角毛躁,仿佛一个扎在秋天稻野里的茅草人,简陋又瘦削。

&esp;&esp;回到大理寺,他提审了凶犯,问用药几何。

&esp;&esp;凶犯答:一钱麝香,外用。

&esp;&esp;陆宸记得自己当时心口一缩,惊叹麝香的药力如此之强。

&esp;&esp;如今,一向安然的侯府内突现麝香的踪迹,这让他隐隐觉得不安。

&esp;&esp;虽然雨棠院于疏云居相隔不近,但是人心叵测,他害怕颜鸢跟着遭灾

&esp;&esp;心口兀地梭痛了下,陆宸眉头一紧,思绪不自主地流转到颜鸢那张含烟如玉的面靥上。

&esp;&esp;她如今的身子越来越不方便了,经常困倦嗜睡,却又浅眠,没有搬到书房睡觉之前,他每天寅正起身上值总能碰醒她。

&esp;&esp;她爱吃杨梅,喜欢喝杨梅渴水,近日他让夏平买了许多回去,傍晚下值归来,总是能在桌面上看到一动未动的果盘,问了也不多说其他,只捏了一颗果子勉强地吃,望向他的娇憨杏眸里总是水汪汪的一片,让人看了心底止不住地怜惜…

&esp;&esp;对了,她最害怕痛,平日里哪怕是被绣花针刺破一点皮肤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