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(1 / 2)
&esp;&esp;这话是对姜姒说的,也是对姜太傅说的。
&esp;&esp;祖孙二人送他离开后,姜太傅喃喃自语道:“王爷今日瞧着,似是心绪不佳。”
&esp;&esp;慕容梵心情不好吗?
&esp;&esp;姜姒仔细回想,半点蛛丝马迹全无。
&esp;&esp;慕容梵向来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,平静而从容,看起来情绪几乎没有任何的波动,祖父是从哪里看出来他心情不好的?
&esp;&esp;“王爷那样的人,也会心绪不佳吗?”
&esp;&esp;“王爷也是人,纵然七情六欲淡了些,但也如世人一样,由孩童到成人,岂会没有喜怒哀乐?”
&esp;&esp;“那王爷幼年是什么样子?”
&esp;&esp;姜太傅半眯着眼,脑海中浮现出多年前的一慕。
&esp;&esp;龙椅之上,天子纵然年迈却威严冷峻。与之君王威仪不符之处,那便是他怀里抱着的小童。小童不足两岁,眉心一点朱砂红,如同佛祖座下莲花托生的童子。明明正是玉雪般可爱的年纪,粉砌般的脸上却无孩童应有的懵懂,看人时目光如定,仿佛能洞察人心。
&esp;&esp;“王爷幼年,自然与常人不同。”他感慨道:“非常人,非常心,想来能让王爷心绪不佳之事,定然非常事。”
&esp;&esp;既然非常事,那姜姒自然不会往下问。
&esp;&esp;她甚至想象不出来,如慕容梵那样超脱在世俗之外的人,如果真沾染上普通人的情与欲,该是什么模样。
&esp;&esp;姜太傅找她,也是因纸条一字。
&esp;&esp;“你为姜家而受了委屈,理应有所补偿。”
&esp;&esp;所以姜太傅给她的补偿是一张地契,地契的所在是一处庄子,虽然不是京城附近,但离得也不算太远。
&esp;&esp;这样实实在在的好处,抵得过一千句的安慰和夸奖。而姜太傅的一句“长者赐,不可辞。”更让她心安理得的收下。
&esp;&esp;姜太傅又找了两本书给她,一本是棋谱,一本是琴谱,让她平日里无事时练一练,不求有多精益,但求不要一问三不知。
&esp;&esp;书房里书多且杂,还乱。
&esp;&esp;这两本书都是基础用书,原本都堆在最里面,是以姜太傅在翻找之时无数的书本乱飞,有几本刚好就扔在她脚边。
&esp;&esp;她拣着整理着,遇到一些感兴趣的书便会看一两眼,若中有一名《古今算经》的书,她更是多看了好几眼。
&esp;&esp;“这是术数,小五可想学?”姜太傅问她。
&esp;&esp;她翻开一看,道:“我会。”
&esp;&esp;姜太傅闻言,大感意外,当下指着书上的题让她做。
&esp;&esp;那是一道类似鸡兔同笼的题,她很快算出答案。姜太傅更感惊奇,又连出好几道题,她都一一算出来。
&esp;&esp;随着她算出一道又一道的题,姜太傅眼中的精光更亮。
&esp;&esp;良久。
&esp;&esp;他喃喃道:“小五,原来腹中有锦绣的人是你啊。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极贤殿。
&esp;&esp;正嘉帝身边最得用的常公公将一众太监宫女们指挥得团团转,一时嫌炭盆里的炭火不够旺,一时又嫌茶水凉了些。
&esp;&esp;外面的人一通传,说是芳业王已入了宫,常公公忙让人摆上刚出笼的点心,然后恭恭敬敬地候在殿外。
&esp;&esp;打眼看到慕容梵的身影,他立刻迎上去。
&esp;&esp;“王爷,您可算是来了,陛下已经等候多时。”
&esp;&esp;话音一落,一抬头便看见正嘉帝站在殿门口。
&esp;&esp;一身常服,满眼慈爱,这位天底下最尊贵的人,此时却宛如世间最为寻常的父亲,正翘首以盼地等待着自己的孩子。
&esp;&esp;当年秦太妃请旨出宫守陵,将年仅四岁的慕容梵扔给他,他便将这个幼弟养在身边,一应照料亲历亲为,兄弟二人的感情堪比父子。
&esp;&esp;他让慕容梵坐在自己身边,关切地询问近况。
&esp;&esp;“晟儿那个不成器的,做出那等荒唐之事,还让人告到了你面前,实在是太不应该。”
&esp;&esp;“此许小事,又事关我慕容氏,臣弟恰好遇上,自是要管。”
&esp;&esp;“听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