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节(3 / 4)

的,开了一块荒地,村里人说种不了庄稼,我就想尝试看看能不能种点别的,正好村里家家户户都缺棉花,要是能试种成功,就能解决大家冬天保暖的问题了。”

&esp;&esp;中年男人对叶青的这个解释也不知道信没信,他的目光落在叶青身上,不知道想到了什么,忽然问了一句:

&esp;&esp;“你是南方人吧?听你的口音,江浙沪的?”

&esp;&esp;叶青一愣,她寻思着她好像也没有口音吧?怎么这一个两个的,都能听得出她是从江浙沪来的?

&esp;&esp;而且,她是从哪儿来的,好像不是重点吧?

&esp;&esp;叶青无奈道:“对,我是申城人。”

&esp;&esp;也不知道是不是“申城”这个地名触动了对方的某些开关,这位中年男人眼神变了变,对叶青的态度竟然温和耐心了不少:

&esp;&esp;“棉花种子我能给你弄来,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,这玩意儿在蛟潭县种植不了,棉花只适合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生存,咱们这儿纬度高、气温低、热量不足,满足不了它的生长需求,你如果想要把你的那块荒地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,那我劝你趁早放弃种棉花这个想法吧。”

&esp;&esp;对这一点,叶青倒是有不同的意见:

&esp;&esp;“您说种不了,是现有的品种达不到条件吗?那为什么不想办法培植抗旱抗冻品种呢?农业要发展,固步自封思维定式是不行的,怎么创新怎么突破才是关键,还没尝试就怕这怕那,那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了。”

&esp;&esp;如果谁都因为有点困难就放弃,那就不会有杂交水稻之父了,袁老的毕生研究,就是从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开始的。

&esp;&esp;叶青这话,让这位乔教授浑身一震,他确实是没想到,一个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小孩,竟然能说出这么有哲理深度的一番话。

&esp;&esp;这段时间他们的实验这段时间一直都处在瓶颈状态无法突破,整个团队都陷入了自我怀疑中,但刚刚叶青的话,却让他如醍醐灌顶一般,脑子里忽然涌上来好几个灵感。

&esp;&esp;顾不得逗留,甚至忘记了自己本来是上农技站取药的,这位乔教授转过身就激动地往外走,只丢给叶青一句“棉花种子过几天给你”,竟然就骑着二八大杠跑了。

&esp;&esp;见叶青满脸的困惑,徐姐的老公忙笑着解释道:

&esp;&esp;“刚刚那位乔教授,是省里面农科所的,带了个团队在部队农场那边专门开了一片试验田搞项目研究,专门做什么基因遗传工程,反正我这文盲也听不懂,只知道挺厉害的,你放心,他既然答应你了会给你棉花种子,肯定就不会食言,过几天你再到镇上来一趟就是。”

&esp;&esp;本来叶青还有些漫不经心的,听到“基因遗传工程”这个熟悉的词汇,她心下却猛地一动。

&esp;&esp;又是教授,又带团队搞研究,还是搞基因遗传工程项目的,再加上这位乔教授在听到她提及申城时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异样,叶青脑子里蓦地闪过一个诡异的念头。

&esp;&esp;这个乔教授,该不会认识她那个师公韩亚博吧?

&esp;&esp;叶青暗暗摇头,赶紧把这个荒谬的想法甩出了自己的脑子。

&esp;&esp;没买到棉花种子,叶青只能暂时将希望寄托在这位乔教授身上,看时间也不早了,她就准备回靠山屯去。

&esp;&esp;回去没了顺风车可搭,叶青只能靠自己的双腿走回去,走了一个多小时才终于回到了屯子里。

&esp;&esp;结果没想到她才到村口,还没顾得上喘气呢,就看到老支书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儿急匆匆地从地里跑了回来。

&esp;&esp;看到她站在村口,老支书顿时眼前一亮,边往屯子里面跑,边冲着她喊:

&esp;&esp;“叶知青,快!去地里面!出事儿了,出大事儿了!”

&esp;&esp;第33章 城里来的女罗刹

&esp;&esp;老支书话都没说完就带着人跑回屯子里去了, 叶青只听到出事,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却根本不清楚。

&esp;&esp;叶青还以为是屯子里有人打起来了,她又向来喜欢吃瓜凑热闹, 肯定是要凑过去瞧一瞧的, 赶紧就捂着自己的小挎包往地里跑。

&esp;&esp;还没等叶青蹿到地里呢,半道上就碰上了顾婶子。

&esp;&esp;见叶青一个劲儿往这边蹿, 顾婶子脸色骤变,冲着她不停摆手, 急切驱赶并厉声呵斥:

&esp;&esp;“你这丫头,怎么还往这边跑,快回去,现在这边有危险!”

&esp;&e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