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节(3 / 4)
停薪留职”
&esp;&esp;何丽娟神色微顿,她下意识看了眼桌上,随即摆手笑道:“不是停薪留职,我买断工龄了。”
&esp;&esp;“这不是厂子里出来个鼓励职工买断工龄的通知吗?我正好先前也想做点糖去卖看看,就提交了申请。”
&esp;&esp;“买断工龄!”
&esp;&esp;黎菁整个惊了,她把手里捧着的甜汤碗放下,不可思议的看向何丽娟:“大嫂你怎么会做出这个决定?”
&esp;&esp;这两年,各个国营厂效益都不好,小一些的,比如城南一家织布厂已经发不出工资了,根本问题出在厂里生产销售上不去,厂里富余人员过多,要养的退休病休人员也多,负赘太重,为了解决人员富余问题,织布厂由厂委和织布厂工会决定,颁布了厂子给予一定费用,鼓励员工买断工龄的条令。
&esp;&esp;一旦买断工龄,意味着从此和厂子再没了关系,今后的养老生病,厂子都不会再管。
&esp;&esp;因为织布厂那边的遣散费每个人只有一万块,大家根本不能接受,至今还在闹着,越闹情况越糟糕,如今不仅工资发不出来,还面临着停工停产的危险,她们私底下都在讨论这事,当然,没有人会站在厂子角度想事情,都是在骂领导不干人事。
&esp;&esp;“爸,纱厂已经到这个地步了?”黎菁想到什么,立即看向黎万山问道。
&esp;&esp;黎菁记得,黎万山一直很关注织布厂那边情况,当初他看报纸的时候还说过一句,职工买断工龄的事有两面性,对厂子来说,是一线断尾求生机会,对那些为厂子付出了一辈子的工人来说,却是件寒心事,做这个事的人,势必被千人骂万人恨。
&esp;&esp;黎万山知道这个,可他却下了这个同样的决定,在他刚返聘回厂子,他的每一项决策不管是上面还是下面都关注着的时候。
&esp;&esp;只能说明,纱厂已经和织布厂一样困境,到入不敷出地步。
&esp;&esp;这可是宁城第一纱厂啊,当年宁城的第一家万人大厂啊,她爸一辈子的心血。
&esp;&esp;黎菁从小在纱厂长大,她完全没办法接受这个事实。
&esp;&esp;“不是你想的那样,没那么严重。”黎万山看女儿懵怔着不敢相信,眼睛微微发红的模样,猜到她想到哪里去了,回道她。
&esp;&esp;“纱厂这边情况和织布厂不一样,纱厂是要解决富余人员问题,但也想创造所有富余人员再就业。”
&esp;&esp;“织布厂那边的遣散费是一万,纱厂这边直接是三万,另外领了遣散费还想找事情做的,还可以选择在纱厂的再造岗位上班。”
&esp;&esp;“再造岗位?”黎菁第一次听见这个新鲜词。
&esp;&esp;“是再造岗位。”黎万山喝了口茶说道。
&esp;&esp;“给他们的新就业机会。”
&esp;&esp;这是黎万山想了很多天才想出来的唯一能让纱厂断尾求生,又能让纱厂那部分需要被遣散员工得到妥善安置的法子。
&esp;&esp;他整合了所有手里的人脉资源,从农贸市场,粮油站点,还有街道以各种合作交换方式腾挪出来一部分工作岗,之后又以纱厂名义贷了一笔款子作为员工遣散用。
&esp;&esp;三万元一个人的工龄买断,现在纱厂的工资普遍不高,每个人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是二百八十元,三万元是近十年劳动所得。
&esp;&esp;这笔钱可以让他们短时间里生活没有妨碍,之后还可以再找事情做,纱厂这边也组织了面点小吃类培训这些做再就业工作安排。
&esp;&esp;更何况就他了解的,纱厂有个暴发户张有根的例子在,有部分人因为工资拿得不高,已经在外面找事情做,导致工位经常出现人员到不满,缺勤缺工状态,严重耽误了工期,三万块买断工龄的文件下去,响应的人应该不会少。
&esp;&esp;只是想的很好,实施下来却有难度,许多人都想既要又要,想有纱厂做后部队保障,又想出去赚钱。
&esp;&esp;纱厂三万工龄买断的文件发下,许多人心动又犹豫,却没有一个人响应。
&esp;&esp;一个决策下来,变数太多,越犹豫越容易生变,纱厂和黎万山都没办法给大家缓和犹豫的时间,他不得不拟定了份强制买断工龄的人员名单,这个名单一但发下去,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骂他老不死,但这个事他必须做。
&esp;&esp;再不做,整个纱厂都要没了。
&esp;&esp;黎志国不想老父亲一把年纪了还挨骂,提出由他带头推动买断工龄的决策。
&esp;&esp;但黎志国对厂子的热爱并不比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